华人之光

宋大田 | 首位成功横渡英吉利海峡的澳大利亚华人

2012年 8月  10日, 宋大田成为澳大利亚华人中第一个成功横渡英吉利海峡的人。

从那之后,他没有停止挑战自己的脚步。现在,他更是成为能冰泳一英里的澳大利亚第一人。宋大田并不是体育专业人士,他曾是澳大利亚IT界精英,年薪达十几万澳元,但为了  “人生就是体验”这样一个理念,他放弃了这一切,追求随性、自在、自己掌控的生活。

宋大田是  “70后”  ,特立独行是他灵魂的烙印。  1989年,  13岁的他跟随父母从北京来到澳大利亚,小小年纪什么活都干过:餐馆刷盘子、给大楼做清洁、酒店整理房间、外卖送货。在悉尼科技大学攻读电脑专业后,他搬出家住  ,为了给自己赚生活费和学费  ,他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开出租车。他边开出租车边学习,一天  ,他在机场拉到一个客人,客人惊异于这个开出租车的小伙子正在听古典音乐,于是和他聊天,越聊越对他感兴趣,于是给了他联系方式。大田没有想到,这位客人竟然是全球第三大软件公司澳大利亚分公司总经理。更没有想到的是,过了几天,接到这位客人的电话,让他去公司面试。不久,大学还没毕业的宋大田就被这家公司录用。在别人看来,宋大田是无比幸运的,   因为短短几年之后,他就进入公司管理层,拥有了股权,年薪达十几万。

然而这些在外人看来的 “成功”在大田眼里慢慢成为束缚,他不想走一眼望到底的寻常路。  31岁时他辞去IT高管工作,潜心从事摄影6年,获奖无数,再次走到人生高点。他却再一次跳出舒适区,开始游泳训练。至于横渡英吉利海峡,宋大田说不是一开始就以此为目标  ,而是在游泳训练的过程中听说了这件事,于是就决定试一试。做这个决定之前,宋大田还只在公开水域游过 2公里远

英吉利海峡因水温低、水流湍急而著名,被横渡者称为 “水中的珠峰”。横渡英吉利海峡,通常是从英国的多佛港的莎士比亚海滩出发  ,游到对岸法国加莱的格里内兹角  (capGris-Nez) ,直线距离为23.69英里,相当于38.33公里。

1875年英国的Mathewwebb船长成为第一个横渡英吉利海峡的人,到现在已有 130年,其间只有大约 1200人成功游渡。  因为潮水涨落的关系,游泳者要以S形路线游40公里或更多路程,平均横渡时间为 12~ 14小时,从白天到黑夜或从黑夜到白天不能停顿。海水寒冷,游泳者又不能穿潜水装,因此也面临体温过低的危险。

从 2公里的玩票到40公里的横渡英吉利海峡,这中间是大田探索自己潜力的过程。一位渡友已经连续游了 7年,也失败了7年,还在不屈不挠地准备再次游渡。也有一位女性曾经横渡海峡 30多次,包括几次横渡来回,被人们称为”海峡女皇”。

宋大田不是专业运动员,他预计自己大概 14个小时才能完成单渡。这 14个小时中间不能碰任何物体,比如船或桨。支持团队会从导航船上投下装有流食或者饮料的水瓶,只能边踩水边喝些东西。吃完流食还要继续游,很多时候会吐,那么只能接着吃。

训练是相当艰苦的。每周要训练6天,每天至少游泳3小时,上午在游泳馆训练体力,下午则要下海适应水的温度。周末长泳一般都是4~ 8小时。宋大田觉得悉尼的海水不够冷,还特意飞往墨尔本游,到塔斯马尼亚练。有一次他到墨尔本,本计划在 13℃的海里游8个小时,结果游到6.5个小时的时候他就放弃了。那次他很沮丧。他也为自己的目标困惑过,甚至有时也恐惧。人生很多时候,可能一念之差就放弃了,所谓的成功  ,更多的时候来自不屈不挠的意志力和对自己目标的坚信。

训练不但要付出大量的时间,更需要资金的支持,比如教练费、营养费、机票、住宿  ,横渡当天还需要导航船、支持团队等。既然立志要横渡英吉利海峡,他就决定以最高目标去努力  ,他最终申请的是双渡,而非单渡  ,也就是从英国多佛港游到法国加莱港之后再游回到起点。大田说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不免为下”  ,他的信念是以最高目标为愿景,即使达不到,也远远超越普通水平。

很多华人父母不太支持孩子冒险,大田的父母也是如此。听说儿子要横渡英吉利海峡,他们吓了一大跳,不过在澳大利亚长大的孩子,父母一般是不干涉的,不但不干涉还会大力支持。训练时为了抗寒,要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增长体重,看到儿子大田由原来的75公斤增加到 82公斤,妈妈感叹:儿子本来身材匀称,模样帅气,唉,要奋斗就会有牺牲!

爸妈经常跟着儿子去训练。确定后,父母也执意决定到时全程陪伴。马上要横渡了,从多佛港传来一个令人悲伤的消息——来自爱尔兰的游泳者在开始横渡英吉利海峡 15个小时左右后突然去世  ,此时离法国海岸只有1公里左右的游程  (后来证实是心脏病突发)。听到此噩耗,大田心情沉重  ,当天打电话告诉妈妈:”我刚刚去买了一单人寿保险,如果我出现了意外  ,你们可以得到 30万元的赔偿。”好在随行的船上有山姆,他曾成功游渡海峡,也是奥林匹克火炬手之一,这次他将作为认证员随船同行。

终于要出发了,关于父母是否上船,讨论了好几个小时  ,大田担心父母身体受不了,最后还是拗不过父母,让他们都上船了。

妈妈不敢睡  ,一直紧张地注视着大田。一夜没合眼,终于熬到天亮了。而爸爸呼呼大睡,以至于大田好久没有看到爸爸的身影,还担心爸爸出什么事情

游到六七个小时的时候  ,大田开始感觉右臂疼痛  ,怕船长知道后逼迫他上船,只是和船长说,想换到左舷游泳。   换到了左边游,右臂的压力小一点。   大田游得越来越慢  ,右臂几乎抬不起来了。他忍不住问山姆,还有多远?山姆说:”快了,加油!  “山姆说  ,这最后一段时间是所有游泳者最困难的阶段。一步步游向胜利的终点,边游边揉右臂。全船的人都在瞪大眼睛紧张地观看。有谁说了一句:”千万要踏在沙滩上啊。”因为脚下有一点水都不算完成。

2012年8月 10日早上8点33分,宋大田横渡英吉利海峡成功。根据船长的计算,大田一共游了46.6公里,时间为 16小时 12分钟。大田又回到海里,他准备游回程。因为肩膀疼痛  ,只能游蛙式,而且游得很慢。山姆跟宋妈妈说:”你是他妈妈,请你告诉他,他不能再游了,否则肩膀会形成永久性损伤。”大田停在那里,   自言自语,足足有 5分钟之久。大家都在等待,只听山姆说:”你要快做决定,按照现在的速度,你至少还要游22个小时。”最终大田做出了决定——上船!全船人拍手欢迎。

大田坦言,准备横渡的过程是艰辛的,完成之后竟有了落空的感觉。如果说对于人生,宋大田有什么不满足的地方,那就是挑战。在一座山峰插上锦旗之后  ,大田就不再恋战,而是望向另一个山头。不久,他就开启了冰泳模式。

如果说横渡英吉利海峡最大的感受是 “冷”,那冰泳最大的感受是  “疼”大田说,像刀割一样地疼。从脱衣服到全身麻木之前,就像穿行在刀锋之中。大田第一次尝试冰泳是在纽约  ,海滩上全是雪,他突然领悟到这是一件极度困难的事情。

开始锻炼和尝试比赛之后,大田去过俄罗斯、芬兰、阿根廷,甚至南极。冰泳 1英里的挑战目标是在。℃~ 5℃的冰水里  (没有任何体温保护的情况下)游1英里,也就是 1.6公里。挑战人士通常会耗时半小时。 2014年9月 ,宋大田在Fallscreek雪山旁的人工湖里成功完成 1英里冰泳,成为澳大利亚第一个完成这项挑战的游泳者。  2018年 11月,宋大田又创下澳大利亚第一位冰泳者成功在南极。℃水温下游渡 1公里的纪录。

对于成功这件事情,宋大田说其实很多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只要试着去做,别人能做成的,我们为什么做不成?做事也不分大小,重要的是要敢于不断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敢于挑战自己。我们中国人绝不差体力,当然不一定每个人都要以英吉利海峡来作为挑战生活中任何自我突破、促进个人拓展的挑战都是在 “横渡一个海峡”。

Related Articles

华人之光

谭跃继–我们要为这个世界留下什么

里昂家庭博物馆馆主 想想,我们的一生应该为这个世界留下些什么? 谭跃继  (yuejiLyon)  2023年 6月底,谭跃继  (yuejiLyon)  全家搬离墨尔本kew的里昂家庭博物馆(LyonHousemuseum),  因为他们已经把总价值5600万澳元的整个建筑和馆内 350多件收藏品,悉数捐赠给非营利组织里昂基金 (LyonFoundation)  了。 我有幸参观了博物馆。无论是整个建筑的宏伟壮观,还是里面每个细节的匠心巧工、藏品的新奇独特,都让我惊异,不敢相信如此伟大的工程竟然是夫妇两个人,靠着勤奋工作,从1990年开始一点一滴积累、建造和收藏的。 澳大利亚人corbett Lyon的梦想 年轻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有梦想,但是很少有人真正付诸行动...

华人之光

关伟:跨越东西方文化的实验者与实践者

在海外华人艺术家中 ,关伟先生的标签尤其多  :画家、雕塑家、装置艺术家、跨越东西方文化的实验者与实践者、中澳艺术交流的使者等等。他还在2021年获得西悉尼大学授予的创意艺术博士的殊荣。关伟33岁时移居澳大利亚,  30多年来一点点被澳大利亚观众熟知并喜爱,成为澳大利亚最有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不仅被很多主流艺术机构与画廊收藏,也获得私人收藏家和名人们的青睐,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获得者凯特 ·布兰切特也是关伟作品的收藏者。关伟在世界各地举办了 70多场个人展览。 20世纪80年代,各种西方思潮涌进中国,我们那时候很年轻,如饥似渴地迎接这些知识。当时北京有很多充满思想、艺术类的小团体 关伟 从中国艺术家、华裔澳大利亚艺术家到澳大利亚艺术家 关伟 1957年出生于北京一个满族家庭。或许是因为血液里继承了老北京爱玩的传统,关伟在青年时期就是艺术圈的活跃人物。  “20世纪80年代,各种西方思潮涌进中国,我们那时候很年轻,如饥似渴地迎接这些知识。当时北京有很多充满思想、艺术类的小团体,比如星星画会、无名画会……我们几个好朋友也有个一小圈子,大家在一起探讨艺术、一起写生、一起画画。”...

华人之光

Jennychen |从15岁的小留学生到堪培拉ACBC主席

澳大利亚中国工商业委员会  (ACBC)成立于 1973,对澳中交流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促进商业,连接交流,提供最新的市场洞察力 ,中澳知名企业家多为ACBC会员。ACBC全澳主席包括前维州州长JohnBrumby ,金杜律师事务所国际总监Davidolsson,各州的主席也都是德高望重的人物。而你绝对想不到,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的ACBC主席这样一个重要的职位,却由一个年仅34岁的中国女性担任,她就是Jennychen。 为什么 Jenny能在别人事业刚刚起步的年龄,担当如此重任呢?她在澳大利亚有着怎样的成长历程? 澳大利亚是一个只要努力就能得到回报的国家 也许你想不到,眼前这个头脑清晰、做事麻利、勤奋好学的领导者,   曾是一个 15岁来澳大利亚,在飞机上一个人抱着毛毛熊哭泣不止的小留学生。...

华人之光

赵惠云–“玛丽”医生的故事,墨尔本VOGUEMEDICAL全科诊所创始人

看到赵医生第一眼的感觉是,秀外慧中、优雅脱俗。似乎像其他澳大利亚医生一样,她也是养尊处优惯了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而且你也无法想象她曲折崎岖的人生和医学生涯——在中国接受教育、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淬炼人生、在澳大利亚治病行医。她医术精湛,精通中医,做过 10年内科主治医生和23年全科医生,现担任澳华医疗联盟主席、世界华人全科医师协会秘书长、世界华人医师协会杂志编委,荣获2020年世界杰出华人医师霍英东奖章。她就是墨尔本VOGUEMEDICAL 全科诊所创始人赵惠云女士。 海外 30年不忘初衷   救死扶伤敬佑生命  20世纪90年代,医生在哪儿都是稀缺资源,在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更是如此。该国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SCO)支持,本来在中国的医院做内科主治医生的赵惠云,就这样被一个偶然的机会带到了异国他乡,成为援助最不发达国家的国际医疗团队成员。 虽然知道巴布亚新几内亚条件艰苦,但真实的体验还是让人意想不到。赵惠云医师最初就职于拥有600张床她组织资源  ,10年里每年两次组织社会活动,为医院和科室从澳大利亚、新西兰募捐药品和医疗器械。所有款项 ...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