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雨萌《序》
“你看见我有的过去,我推动你要的未来。”对出身于媒体世家、在中国10年、澳大利亚超过20年从事媒体工作的我来说,媒体前辈余先生的这句话始终在耳边回响。
媒体人的使命感促使我完成 《记录:澳大利亚华人精英50人》一书。从最初脑海里萌发创意到最后把 50人采访全部完成后交给出版社,横跨三年之久。大时代的任何一粒沙都足以影响这本书的进展,感恩的是,随着各方面恢复正常,这本书也如愿顺利出版。
回望1818年,有记载的第一个来澳华人麦世英定居澳大利亚距今已逾200年;自1973年时任澳大利亚总理惠特拉姆正式访问中国 ,至今约有 50年。在撰写本书时,恰又喜闻澳大利亚现任总理安东尼·阿尔巴尼斯将于2023年 11月4日访问中国 ,这是2016年以来澳大利亚总理首次访问中国。这些历史的节点 ,对中澳关系、在澳华人有重要意义。
因此,中澳关系50年,华人精英50人,可谓恰逢其时。2016年1月,《澳中商圈》杂志也应运而生。从来澳读MBA到2002年开始做报纸、做豪华铜版纸周刊,我始终有一个终极梦想:做一份原创中英双语高端月刊,和澳大利亚主流杂志并驾齐驱地摆放在主流报刊架上,让它能真正代表如今中国新移民的形象。
心心念念,必有回响。商圈受到各界的极大认可,两任总理和各大名企CEO几乎都登过封面;每期杂志都会出现在总理、各州政府、各大商会和俱乐部的办公室,以及各大高端酒店餐厅、奢侈品店、高尔夫球会所等地。2018年春节《澳中商圈》主办“预见 2018”高端商业论坛,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到会做主题发言。
相关活动文章:
2.14惊喜连连,高潮不断!“预见2018”商业论坛大咖齐聚,干货在此!
澳洲彼岸师董会引起中澳嘉宾强烈反响!师董会开始赴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路演!
彼岸学员联盟正式成立!四大精彩课程继续!影响10万澳洲华人!
然而,新冠疫情袭来,世界按下了暂停键,杂志的运营迅速转向网上:每周网络直播,举办“势不可挡网上峰会”“全澳网上直播大赛”。同时在解封的缝隙坚持出版杂志。直到形势恶化的2021年,墨尔本封城6次,成为当时的“世界第一”。
告别杂志仿佛猝不及防,但大变革的时代也不容留恋。翻开商圈近70期杂志,仿佛一个时代的字典,沧海桑田,人来人往。商圈六年来的原创采访记录了无数企业的创业故事,这些故事不仅记录着历史,更激励着人心,这让我萌生了结集出书的想法。
发布会时间
4月28日周日11:30
发布会地点
马其顿区 格兰艾琳4.5星百年庄园
200 Rochford Rd, Lancefield VIC
发布会报名二维码
报名/咨询电话
0452118678
咨询二维码
赞助方案
在梳理6年里商圈报道过的人物故事时,更是感慨万千。疫情使众人经历了不同变局:有转为低调,艰难转型;有二代接班的;也有试图拨开迷雾寻找方向的;甚至还有破产的或官司缠身的……海外华人创业的足迹,走得绚烂,更走得艰难。
创业并不以成败论英雄,可在诸多因素下 ,如今书里的人物只有40%来自原商圈杂志报道过的人物。同时,因为以“创业澳大利亚”为主基调,科学家、政治人物和社区领袖等并没有选录。另外,对整个澳大利亚华人移民群体来说,50人也只是浩瀚星辰中的几颗,而且受地域局限,多为来自墨尔本和悉尼的受访者。
当然,我也希望未来“创业澳洲”书籍形成系列 ,覆盖面更广,声声不息才能生生不息。
《记录:澳大利亚华人精英 50人》共分为四部分:“财富人物” “商界精英”“青年翘楚”和“华人之光”。
“财富人物”的主角们都在澳大利亚拥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其中祁岳、叶蓓玲和曾君是老移民白手起家的榜样;李卫、廖建君和庄骊是新移民创业的楷模;Jimmy Ye和Helen Tarrant是跟随父母来澳的移二代;Jay Song和Michael Mai是家族传承的模板Gary Li和Bruce Yang则是留学生创一代的代表。每个人的故事都是一部创业史诗,跌跌撞撞、一波三折,从早期成功到跌入谷底再从谷底翻身,他们骨子里刻着百折不挠的企业家精神。
“商界精英”则是来自各行各业的新老移民:崔晓兵从事贸易、龚耕从事建筑设计、聂陶锦从事农业、乔艳君从事澳设备和培训输出、杨浩从事生物科技、 Cherry Zhang经营连锁加盟、江枫来自太阳能新能源、李敏做移民留学、Seven Yang做政府服务、徐方推广尖端医学、马志刚从事地产中介、Crystal Tung来自奶粉制造业、温小东创立海参网、 陈玲玲从事葡萄酒贸易。无论是新移民还是老移民,深耕在传统行业还是新兴行业,是结合了澳中资源还是在澳从零开始,他们的故事都能为来澳创业者提供经验和借鉴。
“青年翘楚”则是前景最广阔的一个群体,主角们都是“80后”“90后”的“野心家”。他们几乎都有留学生背景,英语流利,虽然没有中国经商经验,但思维开阔,敢想敢干,不仅可以链接中西,甚至能向全球拓展。即使是在疫情的打击下,这些年轻人似乎也只是摔一跤就爬起来继续前进,毕竟年轻,摔摔打打是常态。他们活跃在金融、地产、餐饮、珠宝、猎头、幼儿园、修车等行业,他们的幸福在于选择生意可以从兴趣出发,这正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移民最梦寐以求的事情。在良好的教育背景下,他们的起点高,拥有广阔的国际视野,未来更是可以站在全球的高度上前行。
最后一部分是 “华人之光” 。基于本书以创业故事为主旨为丰富人物的多面性,故增加了这部分。他们的故事体现了在澳大利亚创业的多元性,他们的经历更立体,让读者更着迷。
春华秋实,时光流逝,甘甜和苦涩在文字中愈加鲜活。岁月总是被推回到往昔,却又成为未来最可靠的凭证。出书是一种遗憾的艺术,永远不能完美,但《记录:澳大利亚华人精英50人》将推动怎样的未来?答案值得期待。
草感地恩,方得其郁葱;花感雨恩,方得其艳丽;己感彼恩,方得其壮大。
在本书终于可以付梓之时,我感慨万千。在编写此书的3年中得到了太多人的大力支持,不仅仅是书中所写50人,更有很多给予鼓励和支持却不留姓名的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感谢许仰东先生慷慨作序,他不仅是澳大利亚著名的企业家,更是一直坚持不懈的媒体人。他在上海有近20年的媒体生涯,曾经创造一周出版100版财经房产报纸的纪录,来到澳大利亚后依然笔耕不辍。疫情期间 ,又推出了“许仰东看世界”短视频的创作,非常令人敬佩。
我更要感谢商圈的同仁,也是本书的编委们:黄晓霞、吴艾米、杨乐、龚小然、燕燕、丁朝、曹琳等。他(她)付出了辛苦劳动,书中有约30%的采访由杨乐、燕燕、丁朝、曹琳完成,因为出版社的署名要求未列举在封面。采访过程中反复的联络、沟通、确认……每一个写到书里和没有写到书里的人物采访过程中,都有很多故事,当然也有遗憾,尤其是很多精彩的细节被删除。同时感谢周意、匡林、 申蓝在供稿上给予的大力支持。
感谢我的先生,全方位默默无闻地无私奉献;也感谢我的儿子,我频繁出差,但儿子非常独立,且能分担家务,让他了解这些精英的故事,也是我的动力之一。唯一遗憾的是,我的父母在疫情期间相继去世,没有机会看到这本书的面世,希望他们在天堂有知。
感谢本书编辑,为本书做了很多细致的工作,书籍设计过程中 ,更是烦扰设计者反复确认、修改。
最后要感谢读者,希望你们提出宝贵建议和反馈,没有你们 ,这本书将失去意义。
发布会时间
4月28日周六11:30
发布会地点
马其顿区 格兰艾琳4.5星百年庄园
200 Rochford Rd, Lancefield VIC
发布会报名二维码
报名/咨询电话
0452118678
咨询二维码
赞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