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精英

龚耕–30年东西方理念的融合

龚耕先生, 澳大利亚全球知名建筑设计事务所丹顿-廓客-马修(corkerMarshall)合伙人,曾担任一年一度的澳大利亚联邦建筑师协会奖评委,擅长跨文化的建筑设计和规划,  参与了中澳两国的大量建筑项目。  2016年他获得当今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权威设计大奖之一。

豪宅类”提名奖,他可谓设计与商业领域的东西方理念融合的最佳践行者。墨尔本2020年的春天因为疫情分外安静,但有一个身影从没有停下忙碌的脚步。从 5米长的奢侈工作台举目望去  ,是宽阔、高举、通透的客厅和足有50平方米的整面无框玻璃幕墙,以及窗外绿树掩映下的简约的庭院。在这里居家办公是怎样的一份幸福!

忙碌的龚耕先生和他的太太热情地从足有5米长的厨房餐台上为我沏了一杯欧式茶,然后从奢侈的定义聊起说,  “奢侈”本质上就是浪费。一句话,我倏然间明白了龚耕能够获得世界大奖的秘密。  电影 《教父》里有句很经典的话:”花半秒钟就能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龚耕就是那个只需要半秒钟的人。

1991年5月 11  日是个阴雨天,龚耕记得很清楚,那天他落地澳大利亚墨尔本,来RMIT读建筑学博士。当时澳大利亚经济萧条  ,当大多数来澳华人为能找到5澳元一小时的工厂或餐馆工作而喜悦时,龚耕已经身穿西服穿梭于CBD写字楼之间了。毕竟,他是同济大学建筑学硕士毕业  ,又在华南理工大学任教5年,能画图能翻译,这样的人才弥足珍贵。

我问他,你一个 1979年的大学生,英语怎么会那么好?他说从小住在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父母和周围长辈基本都是老师  ,隔壁邻居是在广播电台里教英文的老师,学英文似乎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从小学开始自学,每天晚上都听学校外语教研室的黑胶唱片的英语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等到进入大学,龚耕已达到英文免修的资格,进入大学后实际上一半的时间学的是德文。来澳大利亚前已经完全没有语言障碍。

当然  ,找到一份高薪全职工作还是要奔波一段日子,不过很快,  1992年他应聘进入一家瑞士人的以  “极致”著称的建筑设计事务所。这间公司曾经为澳大利亚首富与众多超级犹太富豪设计和建造豪宅。龚耕在这家公司以善于学习、勤能补拙的态度,坚实的专业基础,任劳任怨的认真负责精神,赢得老板和同仁的认可,很快就成为中国相关项目的负责人。  1995—1997年澳大利亚经济复苏,公司业务蒸蒸日上,他主持的项目获得了 1997年建筑师协会的年度奖。如此,龚耕一待就是 10年,一点儿都没有急于求成的样子。其间龚耕不是没有更好的机会,有人请他去苏州工业园做其中设计公司的总经理;有印度尼西亚公司高薪聘他去上海管理工程;还有澳大利亚跨国公司等待着他圣诞节完成项目就签合同……而这一切机会,冥冥之中似乎都有一种力量的牵绊,让他与之擦肩而过。或许上帝早有安排,等待他的是未来的高光时刻。

2001年的 11月 ,澳大利亚著名报纸 TheAge上登了一则不起眼的小广告是全球知名建筑设计事务所DCM的招聘启事。龚耕敏锐的嗅觉告诉他,真正的机会来了!

DCM当时可以说是澳大利亚本土成长起来的唯一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明星事务所  ,在大型公共建筑、城市设计、商务办公和住宅综合开发等方面颇有建树  ,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在澳大利亚本土获奖无数。今年是DCM 50年,迄今为止,DCM在 37个国家完成了近600个项目。比如墨尔本会展中心、墨尔本博物馆、曼彻斯特民事法院和英国著名历史古迹巨石阵的游客中心项目。

对建筑师来说,DCM就好像当年我们考大学时心目中的  “清华和北大”,高山仰止。龚耕毫不犹豫递上了自己的简历,猎头公司 3个专业人士事无巨细地与他谈了 3小时,凭借过硬的专业能力和经验,他成功入职DCM。

在这样人才济济的环境中,他不但站稳了脚跟  ,而且仅仅 5年就被邀请成为公司的合伙人。他负责DCM中国市场的开拓、项目主管和担纲设计。他参与设计的项目连续两年获得中国建筑部的金奖,这些项目包括南宁欧景城市广场、北京大钟寺国际广场、天津超高层塔楼、广西柳州市广场、西安汇诚国际等。在汇诚国际的开幕典礼上,业主由衷地称赞龚耕先生: “一栋大楼的灵魂一定是它的外立面  ,而设计师就是灵魂的缔造者,正因为有了设计师的巧妙设计与精心的雕琢才会有汇诚国际璀璨的亮相。”同时,他主持澳大利亚本土的精品项目。墨尔本坐落在TOORAK路上的中国领事馆就是他的作品。

龚耕不但善于设计大型工程项目 ,同时精于豪华别墅的设计和建造。2004年龚耕获得了第一届澳大利亚室内大奖。他把一个旧工厂分出的 200平方米的破旧、黑暗、狭小没有窗子的单元,魔术般地改造成一个百万豪宅,以至于工程还没有完成,澳大利亚一个著名足球明星就想买下来。房主本打算作为投资房出租,看到这么漂亮的设计,改变主意自住了,房主太太也特别满意。房子不但漂亮  ,而且实用,有6米长的厨房案台,整个公寓的柜子长达30米,而且所有的家具都是龚耕先生亲自设计量身定制的。多年后业主的女儿竟然也去学了建筑!

龚耕与众不同之处就是他不但是当今世界上当之无愧的一流建筑师,还是一位有着丰富实操经验的施工经理。在读博士时,他专门从事住宅满意度和跨文化、跨制度的比较研究,在3年的时间里他做了近2000户住宅调查,研究本地居民的主观满意度。许多区的政府引用他的研究调查成果作为住宅发展政策的基础,这些知识也为他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他的个人作品得到了欧美和澳大利亚同行的高度赞赏,  2004年、  2005年、  2006年,他个人的项目连续三年获得澳大利亚国家设计奖。同时,他作为评委应邀参加澳大利亚建筑师年奖的评选。他的作品广泛刊载在各类建筑文献和网络介绍中。

2016年龚耕把自己的作品首次带回祖国参加评奖。 “M街 5号”获得世界著名的艾特奖别墅类设计大奖提名奖,从全球数以千计的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实属不易。

龚耕的成功不仅因为他的建筑设计作品被东西方认可,英语娴熟,业务过硬,还在于他懂得沟通。这里的沟通不仅仅是情商高,更在于融汇了东西方不同文化的底蕴和思维方式,甚至不同语言表达风格,让双方都能理解和接受,甚至欣赏。

这里还要说一句,就是龚耕的德裔夫人,也许对他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多年的共同生活,他学习了西方人直接但不乏幽默的沟通方式,对中国领导则用变通的讲解去说服。中澳项目合作,会遇到不同个性的领导,无数细节,无数的想不到,都会让项目进展缓慢甚至停滞;但是只要有龚耕在,很多几个月都难以解决的问题,都会很快顺利解决  ,很多互不相让的条件,龚耕换个角度就让双方开心。他曾陪同澳大利亚当地的两任市长访问中国。可以说,龚耕是中澳合作的典范人物和优秀的样板。

除了本职工作,龚耕还非常热心参与华人的公益事业。他曾是同济大学墨尔本校友会会长  ,现任ACEF澳大利亚中国教育基金会会长。在刚刚过去的疫情中  ,他积极组织中澳双方捐赠抗疫物资,支持一线的医务人员,他是华人抗疫公益团体CALAC的中坚力量。除了为一线医生、墨尔本市政府和老人院提供个人防护用品,  CALAC最近还为澳大利亚世界级的医学研究中心WEHI的新冠研究捐资。有意思的是,WEHI的整幢实验室就是出自DCM之手!

ACEF澳大利亚中国教育基金会于 2014年成立,是由澳大利亚当地一批新老移民自发组成的。  2023年9月龚耕作为会长,代表ACEF不辞辛苦亲赴江西修水县,为当地 100多名贫困学生现场送上助学金。他说:”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力量的赋予。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力量的赋予。

龚耕 DCM中国

Leave a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elated Articles

商界精英

知名财税软件专家万山: “做难但对的事情” 推动AI 时代澳洲中小企业财税数字化

疫情的日子虽然过去,但随着澳洲近两年13次涨息,个人和企业的日子越来越难,2024年5月澳洲企业破产案已经达到自2015年以来最高水平,比2023年增长了41%。而维州政府债务竟然接近全州生产总值的1/4, 各种各样税务翻倍增长,预计到3年后平均到每个人身上是2.75万澳元,可见,艰难必然持续。 在如此艰难时刻,企业的降本和增效势在必行。 一、 节省的就是利润 整个市场不好,增效无法立竿见影,那么降本是第一位。 很多老板可能从没有认真考虑过,多赚1000,实际利润有可能才是500,而节省1000,这1000直接就是利润。 那么可以降低哪些成本呢? 人工是澳洲第一大成本,尤其澳洲工会势力强大,澳洲工人的福利待遇堪称世界第一,不但有各种正常的带薪节日和病假等,更有“男女同等的育儿假”、“家暴假”、“生理假”,甚至4天工作5天薪水的新花样频频出现,让企业真是苦不堪言。除了人工成本还有出差,餐饮,招待客户等各种零散费用。有多少老板可以说出,这些费用在整个成本中的占比?有多少老板可以知道哪个销售花销最多却业绩平平?有多少老板知道具体的花销是否合理?又有多少老板知道仅仅报销的一个环节占用销售,会计甚至自己多少时间? 回想一下报销程序吧:每个月很多销售至少要拿出一天的工作时间来整理发票,贴发票,登记发票给财务。而财务又需要花多少时间验证,签字,登记?之后老板自己要不要花时间检查呢?接着问题又出现了,如果检查出问题,要不要找员工谈话呢?如果谈话既有可能得罪人,又占用时间,甚至影响销售积极性。但如果不谈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认为“水至清则无鱼”,很可能就是“破窗效应”,销售不断试探你的底线,胆子越来越大。有人说和业绩挂钩,按业绩的百分比报销,老板,会计,销售都省事儿。那么问题又出现了,市场好的时候,大家皆大欢喜,但如果市场不好,业绩不好,招待费用比例降低,销售热情肯定倍受打击,结果就会陷入“恶性循环”。如果让财务人工把控,计算出这些数字,势必财务人员工作量或者数量就要增加。 如今AI 时代有没有可能这些工作都通过软件解决呢?答案是肯定的。SAP Concur...

商界精英

崔晓兵–Northmore 创始人

向北! 向北,走向极致 如果说每两个澳大利亚人中就有一件衣帽是来自崔晓兵的企业,你说这个人厉害不?更厉害的是,不仅在澳大利亚,在欧洲和美国 ,他的产品也遍布 12000家ALDI。十几年来,随着ALDI全球扩张的脚步,从产品开发、下订单、品控、运输到出口 ,他一刻不停地打造了  100多个上下游产业链,成为中国户外界最懂材料、 当然  ,看着容易 ,做起来难。  大家不知道的是,他曾经遭遇一张订单损失1000多万元人民币的艰难时刻,也想象不到觉醒的力量是怎样促进他完成自愈重塑生活并再次重回巅峰的过程。晓兵只相信 :向北! 向北! 走向极致 晓兵只相信 :向北!...

商界精英

聂陶锦–从中国企业家到澳大利亚农场主,再到中澳慈善家

在中国,他是中国广东东莞锦荣水电安装公司董事长。 2007年他来到澳大利亚,在 163商业移民签证中成为第一个以做葡萄酒贸易拿到永久居留权  (PR)  的人,拿到PR后他选择居住在墨尔本,逐步放弃中澳两边跑。一开始他投资物业管理公司 ,2015年他买了一个25万平方米的昆士兰农场。他一步步操办了大女儿的婚礼,送二女儿去英国留学,把小女儿送到私立寄宿中学,又在所有人惊讶的眼光中,卖掉又在所有人惊讶的眼光中,卖掉了墨尔本的房子,然后夫妻两人踏踏实实搬到昆士兰农场,认认真真做起了农民。 经过潜心研究、起早贪黑播种,仅仅两年,聂陶锦已经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火龙果农场主,之后又转战种姜的无土栽培温室大棚产业。刚开始经营农场时,他年近60岁,完全不懂英文,不懂农业,更不年轻  ,但逐渐地,他让周围所有的澳大利亚本地人都无比敬佩。 更为感人的是来到澳大利亚后,他依然坚持慈善事业,参与创立并陆续捐助18万澳元给ACEF澳大利亚中国教育基金会。他就是聂陶锦,那么这个充满神奇故事的主人公的人生经历如何? 从吃不饱的孩子到成功的企业家 老聂的童年真是太苦了。他7岁时,  37岁的父亲意外工伤摔成脑震荡  ,那时他是家里4个孩子中的老大,最小的妹妹刚刚6个月,无疑这个意外仿佛天塌下来一样。从那时起一家人的生活全部靠母亲微薄的收入不说,还要给父亲治病。他记得自己经常一天只喝一点儿稀饭,饿着肚子上学是常态。后来为了还父亲治病的 2000多元人民币欠债,全家坐在藤床上糊火柴盒  ,糊一万个才赚5.8元人民币,每天一刻不停  ,一干就是 5年,高中几乎没有时间去上课。这种苦不要说天天熬着,哪怕是听着都不知道如何承受。 16岁时,他终于可以顶替父亲上班了,聪明勤劳的他认真学习电工技术,掌握了一手过硬的本领。...

商界精英

乔艳君-移民三部曲:苦难成功公益

见面之前,  “乔艳君”这三个字在笔者心中等同于女性企业家和三个男孩的妈妈。知道她长年往返中澳,兼顾家庭和事业,   心想她应是满脸的疲惫和沧桑。但见到她第一眼,就看到她的笑里满是温情,仿佛是一片没有边际平静的大海,水面上映着透明的光。我迫切地想知道为什么她身上会有这种气场,而在接下来的谈话中 ,答案慢慢浮现。 起点平凡,起飞加速 乔艳君人生故事的开场再平凡不过。她生在内蒙古自治区一个传统的中国家庭  ,青少年时期几乎就是在这种平淡而踏实中度过的,耳濡目染的是善待他人的处世之道。 和所有 “70后”创业故事相似  ,她也曾辞去公职去沿海打工,勤奋的她是打工妹中的佼佼者,因为优秀,被深圳总公司派往云南成立了分公司。然而平静的日子在20世纪90年代末被打破  ,总公司破产,打工路上 “失去”了老板,她只好自己创业。 幸运的是,她赶上了2000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她所从事的专业游泳馆建造市场很快为勤奋的她敞开了大门。 1999—2006年,不到 10年,公司便成为中国西南地区业绩最好的游泳馆专业承建商。 移民,跌入现实之苦 家庭观念极重的乔艳君认为  ,事业可大可小,可早可晚,而孩子的教育则刻不容缓。为了孩子的教育...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