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名人

从不向命运低头的”非典型澳洲人”, 对话澳洲公关女王Roxy Jacenko

约见Roxy之前,她的同事发来一期主流电视台对Roxy夫妇的访谈。Roxy的生活是完全被放大在媒体和公众视野下的。她的生活方式,她的情感关系,她的子女成长,甚至她的员工离职,都可以成为新闻,被议论、被八卦。

大概也是因为这样,在镜头前,Roxy从来没有粉饰过自己的经历。对于所有一切发生过的事,都会大大方方地承认,积极主动地面对。

专访约在了Roxy Jacenko位于悉尼东区Paddington的办公室。一进门便能感觉到与寻常办公室的迥然不同,会议室的陈设如家居店的样板间一般精致温馨,大理石桌面、考究的皮质座椅、造型吊灯、盆栽的兰花,都尽显着不俗的品味。透过落地窗,抬眼可见的小花园更是别具一格,每株灌木都被修剪成了球状造型,颇为别致。

Roxy一进门就主动热情地打招呼,安静的会议室瞬间气场火热。看到她如此活力四射的形象,我不禁问她一句,最近身体如何?她笑着说,癌症已经基本控制住了,每天需要服用药物,每周还需要去做放疗,几年前做过了乳腺切除手术,目前情况良好,没有扩散。

她在采访中不时地用类似的经历举例子,却从不强调过程与感受,语气轻描淡写。

她说面对生活中突如其来的灾难

她甚至都没有为此真正痛哭过

因为哭不解决问题

如此成熟理性,或许你以为Roxy是个苦孩子出身。其实1980年出生的Roxy成长于悉尼东区的富人区。区内集中着悉尼的名流富豪,海景豪宅、名车游艇、私立学校……但Roxy笑自己是东区的流浪者,因为从小都在跟随父母新置的物业而到处迁徙,每搬一次家就转一次学。

和其他同为富家千金的同学不同,Roxy从中学时代就在麦当劳打工,高中毕业后既没有选择上大学,也没有继承父母的事业和家产。

在社会上摸爬滚打跌跌撞撞数年后,于2004年成立了Sweaty Betty PR公司,经过几年的打拼,Roxy把公司运营的有声有色,标致汽车、Coles等知名企业以及Master Chef都曾是她的客户。Roxy也因此获得了“悉尼公关女王”的称号。

2013年Roxy勇敢地参加了9号电视台的真人秀节目 《The Celebrity Apprentice Australia(名人学徒)》,还出了一本书,讲述悉尼名流圈那点儿事。此后,Roxy声名大噪,成为悉尼上层社会不折不扣的名媛,个人生活也成了澳洲新闻的焦点。

她嫁给了小她5岁的投行精英Oliver,育有一儿一女。个性十足的Roxy从来都用个人行动向传统挑战,她不办婚礼,不度蜜月,顶着“公关女王”的名声,却从来懒得去主动社交,工作和家庭才是她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父母严教,独立自强

面对如此精彩的人生故事,我禁不住询问其成长历程。

明明可以靠颜值

为什么还这么拼事业?

明明出身优渥,家境殷实

为什么如此热衷于个人奋斗?

Roxy说这样的价值观,来源于她从小受到的家庭教育。Roxy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灌输给她一个观念,就是每一分钱都要靠自己挣,父母的财富与她无关

家教森严的她,20岁之前不被允许外出过夜,甚至连Schoolie (澳洲高中生毕业时传统的派对周) 都不能去。

她自小在私立学校上学,当她的同学们去聚会游玩的时候,她在打着几份工赚零花钱和生活费。当她的同学们普遍会收到崭新的宝马车作为成年礼时,她的第一辆车是$4000澳元的二手沃尔沃。

虽然在少女时期无法真正成熟独立地和同学结伴旅行,Roxy的父母却经常让她和他们一起出差。在与父母的商务旅行中,Roxy耳濡目染了成年世界的商业交往方式,也为她奠定了创业的基础。

有一次在伦敦街头,Roxy看到了一家店铺名叫Sweaty Betty,便立刻被这个俏皮可爱的名字吸引了。她默默地想,如果有一天自己可以成立公司,那么就叫它Sweaty Betty!

24岁那年公司的第一单就拿下了牛仔裤品牌Diesel在澳洲的公关推广,从此一发不可收拾。Roxy对自己高端的消费方式心安理得, “没错,我穿名牌、开名车,而这都是我的努力所得,我一周工作七天,全年无休。”“许多澳洲人,总想以最少的付出获得最多的回报。我从来不是典型的澳洲人。相反,我宁愿尽可能地多付出,只获得最少。

我相信一切好的物质条件都是靠拼搏和努力换来的。”“我从来没有依靠过我先生,我也永远不会。女人其实绝不能依赖婚姻,财富不能依靠任何人,即使依靠父母,也有没法依靠的那一天。

Roxy的价值观在澳大利亚的传统社会绝对是非典型的,她推崇努力工作并认真享受生活,她坦言父母的严苛甚至对她的吝啬让她受益良多,她也在把这样的精神传承给她的下一代。她会告诉她的孩子,这个世界没什么是不劳而获的。父母在教育方式上是她的精神楷模,此外,她没有任何的精神导师或者崇拜的人物,她说,“我没有偶像,我只做自己。6:00起床 6:00回家

Roxy典型的一天,6点起床,7:30准时到办公室,开始处理工作邮件、一整天和团队的沟通,还有邀约和拍摄,工作安排得满满当当,但是再忙她也要保证每天晚上6点必须到家陪伴孩子,以及享受晚餐和家庭时光,晚上12点休息。每到周末,她最大的幸福感就来源于可以宅在家中,一边不疾不徐地看手机做网购,一边享受着亲子时光。

Roxy认为自己的卓而不群是凭借自己的认知和市场感觉去闯荡。在她的认知里,澳大利亚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生活方式”圣地,澳洲人喜欢在消费市场享受生活,更喜欢分享自己的生活,尤其是今天,年轻一代的消费者对网红产品和网红餐厅趋之若鹜,这都是公关行业可以成长的环境。

在谈到华人消费者和中国市场的份量时,Roxy直言“太重要了”,“中国消费者喜欢买买买、有分享到社交媒体的习惯,这都让品牌专门针对华语受众做公关和推广格外重要。” “任何不重视华语市场和中国市场的西方企业,都是不明智的。” 为了给代理的品牌客户做中文市场社交媒体的推广,她和先生Oliver专门成立了18Communications,已经在西人公关圈里小有名气。

在接受采访的一周前,Roxy跟先生 Oliver刚刚去过一趟中国,这是她第二次去中国,4天6城的短暂旅行让她对中国意犹未尽。而Oliver的父亲早年曾在中国工作,Oliver更是有在中国生活过15年的经历。这使他自然而然地负责起了18Communications的核心业务。

Roxy的中国情缘还不止于此,她说她最爱的美食就是中餐,“说不定上辈子是中国人”。

她和先生还起了中文名字:杰罗西、柯澳力。最近,Roxy还开通了个人官方微博“Roxy Jacenko杰罗西”,和中国网民们分享她在澳洲生活和职场的点点滴滴。

说起两个孩子,Roxy总是笃定而幸福。“ 我如果不在办公室,就在家里陪孩子。”“自从当了母亲,几乎所有曾经的兴趣爱好全都丢到窗外,但我并不感到遗憾。孩子需要我的陪伴,我更需要陪伴他们成长。”

Roxy骨子里是个享受着速度与激情的女子,现在她偶尔会去健身房骑动感单车,或者去过把瘾飙个赛车,已经是她几乎全部的个人休闲项目,曾经喜欢挥杆果岭的她,已经几乎放弃了高尔夫球这项爱好。

Roxy的日常工作都是给品牌做活动,但她本人却极少出现。她说她尽可能地把朋友圈缩到最小,尽可能地有属于自己的工作和家庭时间。公关时尚,重新注解

“15年前的品牌公关,是写软文、办活动、在传统媒体上广而告之,15年后,我认为今天的品牌公关就是创造性地沟通,通过在社交媒体上对品牌创造性地产品发布和创造性地互动方式,能让消费者把口袋里仅剩的50元拿出购买产品。”

怎么定义时尚?Roxy不止一次地思考过这个问题,她认为澳洲的时尚市场受到欧洲的影响最大,相对保守,可以说在很多年来都在依赖着欧洲的品牌、设计、风格、市场。然而因为季节相反,很多欧洲时尚大牌的最新款到达澳洲市场时已经是半年以后了。

但是,作为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澳大利亚正在积极地融入亚洲的设计风格,令澳洲的时尚风向更加多元化。

列举五个你最喜欢的品牌吧!可以是时尚、可以是生活方式。”

对我的这个问题,Roxy对答如流,如数家珍:“艺术设计方面首推Alec Monopoly,因为他把艺术和奢侈品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他在Birkin包上作画,在表盘上作画,真是太精彩的融合”;对于奢侈品牌,Roxy看重的是经典品牌的演化进程,她认可不断跨界兼容的LV不仅仅是奢侈品更有着生活方式理念的Dior,以及不断重新创造的Chanel。此外,对于生活方式品牌,她最关注的是创新性和体验感,她喜欢澳洲本土的餐饮集团Lucas旗下的每家餐厅对传统日式料理的创新改良,和悉尼的Park Hyatt酒店从进门的气味开始就提供给客人的完美体验。

Roxy思维敏捷,做事干脆,执行力强,采访后不到20分钟,Roxy就把我们的合影发到了Instagram上,不一会儿就获得了超过1000个“赞”。看来,这位敢想敢拼、自信自强的80后创业女,用拼命三娘的工作精神让自己成了一个不修图、不美颜、不发嗲、不邀宠的实力派企业家网红。

Roxy Jacenko接受《商圈》采访后发布在她个人Instagram账号上的照片,瞬间获赞过千

此篇文章刊登于《澳中商圈》2019年4月刊,时尚人物 Fashion Icon,P8-P13.

Related Articles

澳洲名人

平衡的艺术——专访BMW澳洲首席执行官Marc-Heinrich Werner

  全新BMW 7 系在墨尔本揭开的那一天。 璀璨夺目的新车旁,一个高大、俊朗的男人,笑容可掬。 他就是BMW 澳洲首席执行官Marc-Heinrich Werner。 面对现场嘉宾,Marc 自信满满: “我有一位中国朋友,他告诉我,中国一直流行一个说法,‘开宝马,坐奔驰’。我个人非常认同‘开宝马’这个观点,因为宝马车实在太棒了。但是今晚之后,我相信这个旧说法将会被改写,大家会接受‘开宝马,坐宝马’这个新观念。” 信心的背后,是他多年以来代表BMW...

澳洲名人

百年传承——澳洲首富家族的传奇历史

只要对澳洲生意场略知一二,你就一定听说过Smorgon家族,也一定发现人们总是毫不吝啬地将其冠以“传奇”之名。 的确,这是个在澳大利亚久负盛名的犹太家族,在商界、艺术界和慈善界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是个在澳洲最具权威的BRW家族财富排行榜上蝉联多年的首富家族,资产超过 27 亿澳元;这是个白手起家、世代传承的家族,由一家小小的肉店发展成了一座涉足多元领域的“商业帝国”。 然而,一个称得上“传奇”的家族故事,一定不仅仅是个“经商致富”的故事。因为传奇,显然远比生意或财富都更有血有肉、底蕴厚重。于是,怀着对传奇家族的好奇心,我追根溯源地实地考察、采访交流,并翻阅一篇又篇相关资料。终于,由Victor Smorgon开创、Peter Edwards承继的Smorgon家族发展历程,如同一卷涵盖了百年光阴的电影胶片,缓缓展开并愈发清晰。通过这卷胶片,你看得见世界格局的更迭,看得见经济商业的演变,看得见文化思潮的进步,也看得见Smorgon家族的奋斗与荣誉:从颠沛流离失无所失,到新土地上赚得第一桶金;从初出茅庐梦想无疆,到时代大潮下一次次转型;从敢与垄断大亨相抗衡,到确立家族生意哲学;从坐稳财富王国,到不忘初心回馈社会……更重要的是,你将借此读懂一个犹太家族如何在世事变迁中,用爱、创新与传承书写出当之无愧的“传奇”。 动荡与生存 “对于任何移民来说,都没有什么‘经济萧条’之感。因为我来的时候一无所有,哪怕每次只赚来一便士,我都已经比昨天更富有了。” ——Victor Smorgon VSG集团的创立史与Victor...

澳洲名人

原创 | 澳洲骄傲 赢在全球,专访Seek创始人兼CEO Andrew Bassat 先生

在澳洲,无论是上班族还是企业主,只要一提到招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Seek. com.au.多少学子毕业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上Seek找工作,然后在求职信(Cover Letter)里教科书式地注明工作机会来源于雇主在Seek上刊登的求职广告。 对于本地的求职者而言,Seek代表的是自己的一段求职路,一个向上攀登的梦想,或是一条在镜子前总也系不上的领带。Seek和我们都息息相关,却也非常神秘,更鲜为人知的是,它还在2008年重拳出击,向中国最大招聘网站之一—–智联招聘投资2.2亿美元,成为后者的大股东!作为一家连续多年广告收入接近20%增长的成功澳企,Seek却很少面对媒体,也很少谈论自身的成就之路。这次,我们有幸对话Seek的CEO安德鲁·巴萨特先生,看他为我们揭开Seek神秘的面纱,让我们华人这家澳洲制造的招聘帝国和中国的丝丝情缘。 涵盖41亿人口的商业帝国,澳洲制造! SEEK 成立于1997年,三位创始人分别是Andrew Bassat, Paul Bassat和Matt Rockman。2005年,Seek在澳交所上市,当时的市值为5.87亿澳元。而今天,这个当初的Seek.com.au已经发展成澳大利亚排名第一,集求职、培训、生意对接和志愿者机会为一体的移动端求职平台。 从SEEK官网上的资料看,它是一个由多个子公司组成的集团公司。它不但帮助个人找到满意的工作,也正在帮助企业取得成功。这样的结构俗称B2B2C—-即对公业务和个人业务兼备。Seek集团在澳洲,新西兰,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孟加拉国,菲律宾,越南,泰国,南非,肯尼亚,马来西亚,香港和新加坡都和当地的雇主,教育机构和志愿者服务机构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在这些国家里,Seek的招聘平台在其中14个国家的市场占有率都排名第一,覆盖人口达到41亿。...

澳洲名人

串联澳亚的梦想家 专访Costco澳洲区董事总经理Patrick Noone先生

大家都知道澳洲最大的两个零售品牌是Coles 和 Woolworth。这两家不但广告做得铺天盖地、商业模式也类似,还经常打价格战,多年来在澳洲零售市场上近乎形成了“ 双寡头”的局面。 但在澳洲还有这么一家超市,全澳只有9个门店,几乎不做任何广告,卖的商品比其他超市的同类尺寸大上好几倍,甚至几十倍。他们做生意全靠口碑,2015年全球付费会员总数已经超过了8103万个,会员的续费率在美国和加拿大达到了91%,远高于其他竞争对手。去年,这家超市光靠收会员费就大赚6.44亿美元,因为没有会员卡根本进不去!这么说,想必您已经猜到了,这个零售品牌的就是大名鼎鼎的Costco。 作为第一家专访到Patrick的华人媒体,《商圈》相信这次的访谈能够给有志于进入Costco的华人商家和华资品牌提供一个清晰的画卷,去审视这家“无所不卖,凡卖必大”奇葩零售店的发展战略到底长什么样?适不适合我们进入? 做实线下,布局电商 Costco澳洲区董事总经理Patrick Noone 是零售圈子里的一位“老司机”了。从1978年开始,他在维州一家Woolworth超市担任店长,开始了零售生涯。掐指一算,Patrick的零售管理经验竟有整整四十年! 1985年,他和来自加拿大籍的妻子搬到了加拿大生活。1991年,在温哥华Price Club集团工作的Patrick成为了加拿大第一批普及“会员制仓储”的零售从业人员。1993年Price...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