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人物

MichaelMai 麦氏集团MAI Group CEO

一个创二代的成长历程 |麦氏集团MAIGroup)  CEO

2009年  ,26岁的Michae lMai独闯澳大利亚地产开发领域,成为  “80后” 创业成功的标志性人物 ;同时,他父亲也是中国颇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他们之间的故事诠释着家族传承的新篇章。

挫折—— “我终于心态归零,不再抗拒父母”

MichaelMai从小就不是那种听话的  “好孩子”  ,总是有自己的一些想法。父母在他 15岁的时候就送他远渡重洋来澳大利亚留学,入读名校scotch college。当他的同班同学成为好莱坞明星的时候  ,他也终于决定自己也要独立。

留在澳大利亚还是回到中国,这是不可避免的话题。从小父亲工作忙,尽管他是唯一的儿子,也是聚少离多,如今儿子长大成人,无论从感情上还是事业发展上,父亲都希望儿子回国  ,不但可以加深父子之情,还可以言传身教,把多年积累的经验作为家族的宝贵财富传承下去。

家族传承和富二代的成长是多少第一代企业家的痛,这是一条比当年创业还艰难的路。  由于中国第一批富二代多成长在父母事业最繁忙时期,父母往往没有亲自参与对孩子的教育  ,很多孩子甚至都是保姆带大的,还有的小时候没有父母陪伴  ,十五六岁时又独自远行他乡。这样长大的孩子和父母的情感维系多不紧密  ,很多在社会上表现也不尽如人意。

Michael想自己闯天下。他觉得父亲的名气无法让他获得自我成长的成就感,更何况他已经不知不觉地爱上墨尔本  ,发自内心地把这里当成第二故乡。于是,非常有远见和胸怀的父亲支持儿子的决定,并鼓励他代表麦氏家族开创事业  ,迈向澳大利亚房地产开发领域。

当时在澳大利亚生活已 10年的Michael  ,本以为找到澳大利亚本地资深专家的带领,就可以大展拳脚,谁想到现实残酷无情。

他笑着回忆说   ,当时他办公室有一个大大的书架,上面是墨尔本各个市政厅、所有地产项目的资料,以及土地开发的法律法规等。他把这些资料统统找来,装订成册,一一研读,每本都有一两英寸厚。不过,昏天黑地读下来  ,还是一头雾水,还是觉得自己有很多要学。

一切看在眼里的父亲虽然也为孩子着急,但毕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一代知名企业家,给了孩子最坚实的支撑。父亲说:”不是说好 5年吗?这才过了 2年啊。”痛苦中,Michael答应最后一搏:”我其实是麦氏集团的第一代CEO,而不是第二代  ,我肩负着家族创业的责任,承认失败的最大好处是我终于心态归零,不再抗拒父母  ,而是虚心认真地向父亲请教,学习企业管理,学习如何同

其他企业家打交道。”父亲告诉他诚信和互赢的重要性,成为他至今百战不殆的法宝

成功——尊重是企业文化的根基   创新是持续成功的源泉

再次起步的Michael打造新团队,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塑造企业文化,他让员工自己制定职业描述,很多事情大家一起讨论,人人参与,积极提供创意。Michael说,父亲传授的经验就是要把公司打造成员工终身事业的平台,让每一个员工都有成就感。

现在的公司,不但有澳大利亚本地人、英国人、爱尔兰人  ,还有斯里兰卡人、马来西亚人  ,华人其实不到 10%。这样一个文化多元的公司,却其乐融融。沟通环境透明,员工可以无所顾忌地给老板提意见,Michael甚至每周主动找员工一一谈话,让员工给自己提意见。他还经常搞头脑风暴,鼓励各类创新  ,甚至给机会把疯狂的想法付诸实现。

他笑着回忆说,做Geelong项目时  ,小伙伴们找合作伙伴花了很长时间,直到第四次才找到  ,在把合同条款放到Michael面前时,他当时非常不满意,气愤地把条款摔在桌子上说,这是什么条款,你们怎么想的?因为之前对团队小伙伴非常信任,他并没有过问更多的细节,直到最后条款都已基本敲定,他才知道内容。虽然不同意,但公平公开的文化还是让小伙伴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为了这个项目,他们在办公室里 “吵”  了三天,最终居然是Michael妥协。事实证明,小伙伴们当时的坚持是对的,这个项目最终非常成功。在如此畅所欲言的环境下,员工主观能动性极大地发挥出来  ,各种好项目纷至沓来。

Michae l也不再一个人昏天黑地地研究,或雇用专家,而是找来专业公司咨询合作。此时他又自己摸索到让企业增值的秘诀  ,发现复杂的项目是最佳的增值途径。比如一个项目 , 由于五六百页的报告中有三四百页是土地污染报告,大部分开发商没有认真研究就避之唯恐不及;再如有一个项目是上一个开发商破产,被市场忽视。凭着过去两年的积淀,他找出优势,积极创新,终于取得一系列自己折腾出来的成功经验。

如今他做了you&I、Maple、EQTower、Highett  、Northbridge、GeelongGenFyansford、 Aspire等多个地产项目。

EQ项目凭借出色的外形、内饰设计和机构投资人背书  ,仅用5个月就获维州规划部长批准。绝佳的地理位置使得项目一开盘便引起市场轰动  ,在当时创下了墨尔本最快公寓销售纪录 2个月内售出 80%  。

EQ项目获得亚洲地产协会最佳开发项目、亚洲地产协会最佳建筑设计、入围UDIA2017年度最佳高层项Maple项目荣获Boroondara市2018年最佳公寓项目;HWKR创意餐厅项目。更是入围澳大利亚地产协会2019年度创新项目和澳大利亚室内设计协会2018年度最佳设计奖。

ICD团队将一处原谷仓设施改造成大型壁画艺术品,展现了三位代表吉朗各时期市民精神的人物肖像  ,受到市民的广泛尊重。在2018年英国王室蜜月庆典中,维州总督将谷仓远景照片制成画框,赠予哈里王子夫妇,这是对ICD努力奉献澳大利亚社会的最佳褒奖。

理性——脚踏实地学内功,树立更远大目标

Michael事业初创成功  ,但也面临一系列挑战  ,甚至一度被胜利冲昏头脑,鲁莽冒进。Michael记得曾经在一个月内拿了 3块总价值 10亿的土地,父母及时提醒:”步子迈得太快了。”他虚心接受父亲的建议,卖掉两块地,还赚了钱。

他放缓脚步,开始内功的修炼,认真学习西方大企业、学习犹太人家族的运营经验  ,并开启了麦氏资本 (MAIcapital)金融公司的尝试。相比于地产开发,在澳大利亚金融严格监管制度下进行资本运作,是一个更为艰巨的挑战。不过此时的Michael已然成熟稳健,智慧而自信。Michael第一步成功的动力是作为麦氏集团的第一代CEO,肩负着家族的责任。小试牛刀成功之后,父亲的国际化情怀感染着他,他的未来目标是打造国际性专业公司。

非常幸运的是,Michae l在澳大利亚这 10多年创业过程中,没有因为是华人而受到歧视。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已得到极大的提升,但是自己的企业未来是否可以走向国际,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感恩——来自母亲的教诲

Michael的办公室里有一块牌子写着 “MAIFoundation”  (麦氏基金会)  ,这是由Michael太太管理的慈善基金。采访过程中他说得最多的词就是感恩,   比如有一个跟了他十年的员工,他说:”当时公司环境那么恶劣,人家就一直跟着我。“

后来说到母亲,他又说,母亲在中国也向多个慈善组织慷慨捐赠  ,母亲信佛,一直教导他要有一颗善良的心。他记得小时候母亲带着他去匿名捐助的贫困小学看望孩子们,当他把礼物送给一个孩子的时候  ,那个孩子的笑容至今还留在他的脑海里。他意识到自己的一份小小的礼物就能给对方带去快乐,未来也一定要帮助更多的人。

Michael的太太Hilary是加拿大长大的华裔,和他有一致的理念。麦氏基金会如今捐助着澳大利亚多个青年慈善项目 ,鼓励澳大利亚青年创业。Michael指着手上戴着的孔子表  ,这款工匠手工打造的珐琅手表就是由麦氏资本投资的孔氏手表制作的。基金会还有一个咖啡厅Manymore  ,也是把 100%的利润捐赠给社会公益计划。

说到太太为什么是加拿大华裔,Michael幸福地讲起当初在巴塞罗那遇见她,他就义无反顾地追到加拿大,找到岳父大人谈,终于征得同意,从加拿大娶回了太太。如今他已经当爸爸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说:”我和孩子都属猪。”此时,Michael的表情是那样单纯而幸福。

Related Articles

财富人物

祁岳 –从借钱留学到 “必为第一”B1集团董事长

祁岳的奋斗历程是澳大利亚华人企业家的经典代表。  30年前借钱留学,从底层餐馆打工、经营餐馆、做贸易到投资矿业、地产开发,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不仅成就了多个里程碑级的项目 ,更为澳大利亚和华人社区做出巨大贡献,并获得了  “新州州长多元文化奖”。 所有的磨难都是梦想的起点 祁岳出生在北京,衣食无忧。  18岁去南京读大学  ,毕业后同学们纷纷出国,让祁岳十分羡慕。一个要好的同学知道了祁岳的心思,热情地鼓励她: “如果你钱不够,我可以借给你。”一句话点燃了祁岳不甘平庸的内心。  1989年 1月祁岳踏上了澳大利亚的土地,落脚布里斯班。 在澳大利亚交了学费后,只剩下 100多元钱,祁岳只能在房间过道搭两块木板睡觉  ,一不小心就翻身摔到地上,那时候她的梦想是有一张真正的床。每天上学,为了节省2毛钱的车费,她都是提前一站下车,走回住处。后来,一双篮球鞋鞋底竟然都磨破了。 4个月后终于放假了,可以好好打工赚钱了。当时澳大利亚经济萧条,工作十分难找  ,幸运的是  ,祁岳发现在离布里斯班 1000多公里的汉密尔顿小岛上有一个餐馆招工,于是,她独自一人,拎着行李箱,坐了十几个小时的汽车,再转渡轮,几经周折,到了那家餐馆。作为一个年轻的女孩,在一个陌生国度,英文又不太好,有这样的勇气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当时许多女性都是找对象嫁人,不但解决生存问题,更能解决身份问题,但祁岳只想靠自己工作赚钱、还债。 没有想到这样一点点坚持,注定了未来祁岳的与众不同。或许人生就是一个个岔路口...

财富人物

叶蓓玲–砥砺前行 30 年知名保健品牌 Homart 创始人

2022 年 11 月19 日,悉尼市中心著名的 TownHall“市政厅”金碧辉煌,400多位中西贵宾济济一堂,不仅有世界各地知名企业家、澳大利亚著名侨领和各届代表,更有新州的各大部长纷纷站台,这在疫情时期和中澳贸易还处于低潮的时刻,是相当不易的盛况。而所有宾客簇拥的却是一个纤小的女子,她从容优雅地接待着各个宾客,自信的笑容中。 & Nature、Autili、CHERI、Grand pawpaw 和宠物密码 PetMima 等澳大利亚知名品牌的健康食品、护肤品、奶制品和宠物保健品;拥有数百名员工,产品出口到亚洲、欧洲、美洲等...

财富人物

廖建君 | 澳大利亚新能源领域的先行者

一般来说,已经广泛运用的煤炭、石油、  天然气、水等能源称为传统能源,而太阳能、   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和潮汐能、氢能等被称为新能源。在气候变化和能源短缺的双重压力下,全球正加快向可再生能源转型。 澳大利亚在新能源领域可谓具备天时地利人和,不但自身新能源储藏丰富,   而且有政府千亿补贴政策的大力扶持。不过,转型之路虽蕴藏巨大的机遇,但也颇具挑战,毕竟在新能源技术方面,澳大利亚还比较落后,产业不系统  ,行业也不成规模。  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领先地位  ,让澳大利亚华人在此领域占领了先机,廖建君就是其中的一个先行者。 廖建君的企业在电动汽车底盘、充电桩系统平台、混合动力储能柜方面都具有领先技术和整合系统。廖建君说 :”澳大利亚新能源领域很多方面还停留在20年前,且以民用为主,  而我们是针对工业的集成化和定制化的流程,在市场上还找不到这样符合中小企业需要的解决方案。” 那么,这样一个能在澳大利亚新能源领域填补空白的企业创始人,是如何拥有这一成就的呢? 扎实的专业技术和商业感知力兼备的特殊人才 1996年,廖建君从湖南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电机专业,那是一个学霸聚集、科研领先的学术殿堂,大学四年,他掌握了相当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毕业后分配到中车株洲所,一干就近 10年。 他的本科毕业论文就是在所里完成的,指导老师是株洲所最好的变流器技术专家忻力。当时他有机会接触火车变流器产品,对变流器技术充满兴趣,保质保量完成了本科论文。而他并不是一个书呆子,他组织大型文艺演出、旅游……所有费用都是他去拉赞助,同事没有花一分钱。 一年后,他从事牵引变流器的开发,当时株洲所正好在研制中国第一代交流牵引变流器。随着第一台交流机车  “奥星”下线,之后的8个月他每天在位于北京大山子的铁道部科学研究院环形试验铁道做试验。试验每天都会出现新的问题,都要想办法尽快解决,他经常在车上整改到半夜,第二天早上又要参加试验。每次做试验都是担惊受怕,看到电流曲线一直往上走,心都提到嗓子眼儿。经过 8个月的试验  ,终于可以把机车交给客户使用了,但最累的质保售后服务才刚刚开始。研发人员一直在现场进行问题分析,提出整改方案,再跟车进行验证,到站后马上整改,每次都在争时间,就怕影响机车的下次运行。...

财富人物

李卫 | 中澳民间使者,三次创业打造天鹅庄

李卫, 1993年和 1997年分别在中国经历了进口重型卡车配件和地板两个领域的成功创业之后,  2010年在澳大利亚开始了第三次创业。2010年,他收购了英斯派酿酒有限公司,之后在南澳进行多轮投资并购,组建了澳大利亚天鹅酿酒集团。  2012年,他带领核心品牌  “天鹅庄”进军中国,扛起进口葡萄酒品牌化运营大旗。如今,天鹅酿酒集团已经成为澳大利亚出口中国和东南亚市场最大的葡萄酒企业之一。 基于他在中澳经贸领域  ,尤其是在葡萄酒行业的卓越表现  ,李卫被推选为澳大利亚葡萄酒与烈酒协会会长、澳中文化与经济促进会常务会长,获得政府和各类组织颁发的 “澳大利亚华裔十大风云人物”  “中国葡萄酒市场年度人物” “澳大利亚葡萄酒行业杰出贡献奖”  “澳中杰出贡献奖” “澳大利亚亚裔优秀企业家”等荣誉。 根据澳大利亚葡萄酒管理局发布的澳大利亚葡萄酒出口报告,  2019年下半年,澳大利亚葡萄酒出口到中国的金额  (包括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 )达到 13亿澳元。在这个数字的背后,位列澳大利亚酒庄出口中国金额前三名的天鹅酿酒集团绝对功不可没。历经3年多困境  ,天鹅庄仍然屹立不倒  ,那么它背后的操盘人李卫有怎样的奋斗历程呢? 眼光敏锐  从中国到澳大利亚  勇敢在异国第三次创业 进入澳大利亚葡萄酒行业之前,李卫在中国地板甚至家居建材界赫赫有名。作为行业领军人物,李卫参与了中国地板行业多项标准的制定。在 2000年,  中国地板业鱼龙混杂。  2001年冬天,李卫将地板铺进地铁建国门站  ,由于经过2000万人次踩踏而无损坏,”宏耐”品牌声名鹊起,被许多人视作地板界的品质象征。有媒体评价: “也正是从那时起,  中国地板才出现第一个成功的营销典范。”...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