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澳大利亚启动投资移民签证。 20多年来中国众多成功的企业家为了培养第二代,使之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带着子女纷纷赴澳。不过,培养二代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 东西方文化冲突 ,时代变迁,一代和二代如何取长补短、相辅相成,一直是新移民讨论的焦点。本文父亲David和儿子Martin的故事,或许会给读者一些启发。
“金诺地产”是父亲David起的名字 ,那时儿子的事业才刚刚起步,公司的名字当然要听父亲的。过了 3年,儿子Martin逐步成熟,有了自己的想法 ,要把公司的名字改为 “魔方发展” 。父亲说:”公司最重要的是诚信,要一诺千金,一定要体现在公司的名字上。”儿子说: “公司的开发管理业务就像魔方一样,通过中心轴,关联并控制所有模块,进行有序高效的组合运动,拼出不同的精彩作品 ,把梦想中的房子照进现实。”父子俩因为公司名字沟通了大半年。最终,父亲被儿子说服,于是有了从金诺到魔方的变化。
父亲David来澳大利亚之前是中国一家以地产开发为主的集团公司的总经理,母亲是房地产造价师。父母工作忙,晚上饭局常带着儿子一起,于是Martin从小学起就跟着大人在饭局上听着房地产方面的各种信息。Martin说:”来澳大利亚进入房地产行业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2014年,Martin马上 18岁了,父亲深知全球化是必然趋势,觉得要让儿子开阔视野,于是不惜放弃中国的业务,办理了澳大利亚投资移民,举家搬至墨尔本。一般投资移民家庭是父亲在中国 ,节假日来澳大利亚几天,而妈妈陪同孩子在澳读书。但是David观点是 “一家人不要分开”,于是Martin享受着其他移民二代少有的家人陪伴,更重要的是父亲耳濡目染的指导。
David说,这些年他在培养儿子的问题上坚持两点:一是陪伴,二是开放。无论在中国还是澳大利亚, David家有一个传统,就是每周有一个头脑风暴的时间,全家找到一个主题,各抒己见,不作评判,一聊就是几个小时。就像文章开头所说公司的名字 ,即使David开始不同意,也没有一票否决 ,而是与儿子持续讨论了大半年。
David是一个相对谨慎稳妥的人,没有随大溜盖公寓,搞大开发。虽然他在中国操作的项目小则是十几万平方米的住宅小区,大则是接近百万平方米的城市综合体项目,但毕竟对澳大利亚的开发不了解 ,于是最初的项目都定位在墨尔本近郊的灰地区域,投资中小型的联排别墅与独栋别墅开发。这个决定让金诺躲过了 2016年和疫情后许多华人开发商的困境。
在父亲的大方向指导下,英文好的Martin,负责具体操作,父子配合默契。几个项目成功之后,他们边享受、边赚钱的理念也影响了周围的投资移民朋友,大家纷纷聚拢到金诺周围,参股投资。金诺凡事公开透明,及时沟通 ,更加上David有20多年的地产经验 ,技术出身,做事靠谱,让更多的投资者投了信任票。没有任何宣传推广, 6年时间逐渐扩展到有 30多位忠诚的投资股东,开发了 30多个项目,并于2021年拓展旅游地产板块,让一路相伴的投资者也都赚得盆满钵满,满载而归。
和老爸David安静的性格不太一样,儿子Martin激情四射,热情洋溢。Martin从小学习不用操心,还是班长和学生会主席。从小学起每年寒暑假都去北京、上海参加培训,有 “巨人头脑风暴培训班” “北大青少年巅峰领导力培训班” “篮球夏季训练营”等 ,高中时还参加了联合国演讲培训专家——美国人娜塔莉 H .罗杰斯的 “公共演讲”培训。这些培训开阔了眼界 ,提升了逆向思维能力及演讲能力,同时结识了更优秀的同学,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当然 ,父亲也让儿子学习吃苦,让他在初中三年级暑假去酒店打工 ,跟一些农村出来打工的孩子一起,榨果汁、端盘子,参加晨会接受酒店经理训话,去理解很多人生活的不易。父亲对Martin的培养,不仅是物质方面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他不希望把Martin培养成一个听话的孩子,而更注重对他决策力的培养。他有意让Martin参与决策很多大事,认为最后不管结果怎样,经历过了才能不断成长,该承担的后果就要承担。
比如 2015年,那时一家人已来到墨尔本,最初每天一打开股票软件 ,账面上就多个几百万元人民币,后来股价开始波动 ,卖还是不卖,一家人出现分歧。那时Martin还在墨尔本大学读书,刚满20岁,但最后家人采纳了他的意见,结果短短几周,账户上就少了几千万元人民币。虽然有遗憾,但也让Martin知道了股票市场的不确定性与残酷。
又如 ,Martin跟中国台湾的朋友一起投资石材厂,朋友做生意的主意很多,妈妈也很支持,希望他能够跟别人学习如何做生意。虽然在后期追加投资的情形下,仍因疫情的影响,亏损大半,但依旧是一段独特的投资经历。
Martin一边和父亲、朋友学习做生意,一边磨炼销售技巧。他在一家大名鼎鼎的地产公司做销售 6年, 20岁时年收入就达到 10万澳元,而后又逐步成长为带领30多个销售的销售总监。什么奇葩的客户都见过,也常常被客户 “折磨” ,甚至欺骗。老板给Martin的评价是四个字:”少年老成”。他的组织协调及领导力很强,管理的员工有的比他父亲年龄还大。在这个过程中,Martin也顺利取得了墨尔本大学地产评估系学士和维多利亚大学市场营销学硕士学位。同时,在金诺的这些年,他从前期全面的市场分析、购买土地、产品准确定位、土地分割、设计优化,到他学的专业策划包装、市场营销,一直到最后项目监管、成本控制,一一历练。研究生毕业后,Martin决定将全部精力放在公司上,于是从品牌策划、营销上开始全力整合金诺。这样一路培养出来的孩子 ,自然不会仅仅满足于在父母的荫庇下 “享受澳大利亚生活”。他想要从金诺过渡到魔方。
YouthS of ExcEllEncE
承上启下 让魔方变换出多彩多姿的创意
“有事做,有钱赚,享受澳大利亚生活”是 David 提出的口号,毕竟他曾在 中国火热的年代奋斗过,成就过,满足过。但对 Martin 而言,仅仅享受生活, 并不甘心。他更想创造,就像魔方一样,不断变换出多彩多姿的创意,把梦想中的家照进现实。
魔方发展致力于为澳大利亚居民及海外投资者提供专业的房地产开发投资、 开发管理和豪宅定制服务。这两年的更富有生机的魔方每个项目也是各具特色, 从电梯联排社区、翻新加建到现在的旅游地产—— Metung 临水小镇三部曲的蓝花楹温泉度假村。
随着投资人和市场的不断认可,Martin 有了一整套自己的想法,就是承上启下带领一批同代人甚至“00 后”一起闯天下。
Martin 从小就听爷爷说过,张家是书香门第,祖辈出过晚清的举人,曾祖 父的四个儿子中有三个是名牌大学毕业。父亲是同济大学本科毕业、MBA 。张 家的教育不仅注重学习,更多的是品格方面的培养,诚信、正直、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些长辈都言传身教。
其中核心的一点就是孝顺。Martin 的孝顺让周围的叔叔阿姨羡慕,他经常 带父母出去吃饭,年轻人应酬多,知道哪家餐厅好吃后,他立马带父母过去吃;每逢父母的生日或者结婚纪念日,皆有他的精心安排。
于是父母身边的朋友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公司实习,Martin 说他希望打造一 个华人会所,组织各种活动,让投资移民的孩子们,有一个能聚会,并且像家 里一样可做头脑风暴、施展创意的地方,不管什么想法,大家天马行空,不受 约束,尽情发挥。澳大利亚的教育就是鼓励发挥想象力,这也是他从小喜欢魔方的原因。
他感谢爸爸最后同意采用“魔方”这个名字,让他极大地发挥自己的想象 力。未来的世界,一定是多变的,一定是需要创意性思维多于传统的思路;未 来的世界,更是像 Martin 这样有想法、有主见、肯历练、愿意付出、善于沟通的下一代的天下。